国产顶级球系列之VICTOR篇第一百零一回——大师ACE

引子:过去两年,笔者曾写过几个系列的国产顶级羽毛球,基本上会围绕同一品牌里最高端的两三个型号来对比测试。虽然很多品牌都会有相关定位的顶级产品,但能够像VICTOR大师系列那样覆盖全面的还是无出其右。大师系列一共六个型号,均使用鹅毛作为主要卖点。为了让评测能够更加详尽,本次评测将会对每个型号花一段时间试打、写一份使用感受,完成后再总结一套合集。耗时将会比较漫长,以下即将进入的VICTOR之旅便是本次的主角——大师ACE。

前言:第一次接触VICTOR产品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对羽毛球的飞行性能等认识很外行。只知道,在刚学球时所用的球都是很耐打,全新时也很难打到后场,球头十分绵软且柔韧,打得完全变形了也不会有半点开裂。但用着这样的羽毛球让人十分难受,每次击球以后的落点几乎就没有把握,连飞行的速度也无法保证。随着个人技术的进步,对于羽毛球的飞行、球感和耐打性逐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要求。羽毛球对战很多时候是对节奏掌握能力的对决,性能稳定的羽毛球可以让我们更有信心地掌握自己节奏,利用速度变量来压制对方。一款速度不稳定、飞行指向性差的羽毛球,是难以实现实际中战术运用的。

最早接触VICTOR羽毛球是比赛系列的三号,感觉飞行十分稳定,而且球感在同价位产品当中比较扎实,击球点很清晰。继而是比赛一号,球头硬度的提升使得出球速度更上一层楼;当时比赛一号还是使用鹅毛,飞行和耐打性都十分理想,不会出现激烈对抗时突然两三根羽毛折断而使得飞行摇摇摆摆,严重影响对战质量。所以在一段很长时间里,笔者的主要用球都是比赛一号。

VICTOR大师系列羽毛球: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已经试用过市面上数十款比赛级用球。在众多型号里,不乏性价比优越也不乏言过其实的产品。总结下来还是一分钱一分货,有些产品可能在某一批次性能十分好,或者总会在一筒球里有一两个超质量产品。但要保持始终如一的性能,还是只有大品牌才可以做到。VICTOR在这期间推出过比赛ACE,去年更推出了大师系列羽毛球,其中最高端的产品便是大师ACE。

大师ACE使用的是特级鹅毛+全软木球头。虽然鹅毛+全软木球头已经成为高端球的标准,但实际配搭起来性能可能千差万别,羽毛的质量对飞行有决定性作用,球头材料对重心及耐打性也至关重要。好的材料必须配备好的工艺,否则做出来的产品参差不齐,再好的材料也是白搭。顶级羽毛球很多品牌都在做,真正能够在国际大赛上使用的却寥寥无几。作为本次韩国超级赛的比赛用球,大师ACE的表现确实十分让人期待。

从外观上看,大师ACE每一根羽毛毛杆都很直,毛片十分雪白。记得在以前的文章里笔者提及过:在一筒球里面所有羽毛球毛杆弯度保持得最好是YY和航空1101,其他品牌的经常看见一部分弯毛,一部分直毛。或者实际使用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差别,但这个分别是客观存在的。羽毛球弯度是否一致对于一款羽毛球产品工艺是否严谨也是可见一斑。这次大师ACE也加入到严谨俱乐部了,在笔者拿到的产品来看,所有羽毛球毛杆都是非常笔直,没有出现一根弯毛。大师ACE,在这里的印象分已经提升不少。笔者手上的大师ACE均为77速,右手毛;胶水工艺十分到位,没有任何块状突起和“玻璃窗现象”。跟以往的产品对比,会发现球头的绿色不干胶颜色浅了。
测试环境:男子单双打混合环境温度:大约15度环境湿度:40%—50%拉线磅数:26/28磅

使用感受:在发小球那一刻已经感觉到ACE的出球感与一般的产品有所不同,击球音十分高亢,有点陶瓷质感。出球速度很快,拍面轻轻一擦就可以把球发过网,你很难去确定它在什么时候完成调头动作。(通过静态颠球测试,成绩排序是ACE、A+300、AS40,都在四十厘米附近)十分贴网,对于那些封网意识很强的对手,用上好球就是打了一针强心剂。这类对手,发球时稍微比球网高出一点便会把球扑死,所以很多时候技术是一个问题,装备也是一个问题。要是用上练习级用球,发小球球过网时调头动作却没有完成或者飞行还没完全稳定下来,就很容易给对手扑杀。即使偷发后场,练习级用球球头太软,球速不够快也容易给对手及时反应过来。所以,好的用球对于发小球的成功率有着质的影响。凭着优秀的调头时间,ACE在搓球和勾对角这些要求很高的小球也是表现得十分好。搓球时只要轻轻把拍面放平便可以翻滚过网,太用力反而会把球搓得太高。勾对角也是很容易把过网点控制在后1/3段。需要习惯还是ACE球头弹性太好,对力量控制一定要把握好。不同于一般的复合球头,ACE的全软木球头对于高远球发力十分有优势,只要用闪腕动作便可以直接打出高远球。纯A级的飞行也是使得落点十分精准,整个飞行路线都相当笔直,接近对方后场的飞行最高点减速十分明显。

其实将很多品牌的顶级球放在一起对比可能都会相差不远,ACE到底能有什么优点?答案主要在球头。毫无疑问,ACE是少数几款能够在整筒球测试性能浮动最小的其中一款。同样的高远球测试,你会发觉大多数型号的飞行高度都不是很统一,而ACE在这点保持得很好,每只球的飞行高度都难以区分开来。这也得益于毛杆弯度的统一性。至于ACE的球头,优胜点便是始终如一的硬度和弹性。过去的航空1101性能十分好,弱点主要就在球头上,多拍以后硬度下降比较严重,球速就会下降明显。红超的三拼球头(有时是双拼)也是降速十分明显,经常在羽毛外观还是十分理想的时候球速已经不适合继续比赛了。而ACE,在笔者用过的产品当中,能够比美的还只有AS50,直到断毛报废那一刻,球头硬度依然保持得很好,速度下降很轻微。ACE与AS50还有个比较相似的脾气,例如AS40与50同时使用的时候,会觉得AS40稍微轻快一点,而AS50还是ACE,击球感比较沉稳,而又没有AS40表现得那么轻快。实际飞行中,即使速度在同一水平也会有这个感觉,或者是球头硬度提升了,多少在弹性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特性。作为国际比赛级的用球,ACE耐打性自然不会让人失望。在相关测试环境下,平均每个球可以承受两局男双多一点。当湿度下降到30%左右时,两局男双还是经常可以坚持得住。断毛情况主要是毛杆末端开裂,在断一根毛的情况下对飞行和速度影响都不算太大,断两根毛的时候速度就会下降得比较明显,飞行还是相当稳定。

总结:正如以上所说一样,几乎所有顶级比赛用球配置都是特级鹅毛+全软木球头。但出来的效果可是千差万别,有些产品对重心控制不算很理想,使得飞行不算十分理想。全软木球头的等级分很多种,软木的产地对质量有影响,同一产地的软木也会分开不同级别。有些全软木球头的耐打性其实比三拼球头好不了多少,击球音相对比较低沉,羽毛报废后撕下蒙皮甚至会发现击球点的软木已经变成粉末状。最不幸的是这些差别对于我们普通羽毛球爱好者来说无法从外观上去分辨,只能通过多产品的重复试打才能略知一二。而好的软木球头,即使在羽毛报废后,硬度会比很多质量一般的全新球头硬度还要高。在一个羽毛球的使用寿命里,球速和球感表现出来的性能始终如一,才是国际比赛级用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