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
帖子:1212帖子|5回
来自:湖北省 武汉市
注册:2015-04-29
武汉盘龙城羽毛球俱..
等级:9
竞技分:137

|
业余羽毛球的训练的三种流派
转帖1. 侧重技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时间本来就有限,当然不能象少体校小孩子那样一挥拍就是半年,所以我们这里强调的是技术合理性。业余选手技术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具体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展开。要做到技术合理,就需要一个纠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为时较长,光上手球的技术动作,就需要几个月的空拍练习,结合喂球来不断熟悉,在这段时间内,业余选手要改正以前打野球养成的错误习惯,会遭遇打不到球的痛苦,有时候水平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很多人经过基础练习后,会觉得打不来球了。这段时期,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放弃,重回野球路子,至少用习惯的方法还能把球回过去,虽然不稳定也不到位。然而渡过这段痛苦时期,突然有一天,你能用教练说的方法啪地打出一个好球,这时光明就在前面了,过了谷底,你的水平会有一个飞跃。但技术并非单一的上手拉球,吊球、挑球、搓球、勾球、杀球都会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比如说吊球,业余选手普遍不侧身,用正面对着来球,把球轻轻碰下去,对于手感好球皮老的朋友,吊出来的球还非常贴网,跟菜鸟之间的对抗非常奏效。然而拉吊无一致性到了水平高些的对抗中就尽显劣势,如果对手能根据手势来判断落点的话,几乎一抓一个准。好!开始练拉吊一致性,这个真的很难,击球点、拍面、击球力度。。。哪一个不掌握好就会吊豁边,吊出来的球下网、出界、过长什么结果都有,结果一打比赛老技术用不出来,新技术屡屡失分,你又开始痛苦了。还有步伐,一旦球在天上飞,脚就不听使唤了,愿先由着性子乱跑有是还蛮顺的,当然也有死穴,不过好歹也有跑到的时候。学了新步伐,想了脚忘了手,等到想打的时候球已经掉下来了。要提高又得经过一段时间枯燥的无球步伐结合挥拍动作,再通过多球训练找到击球的感觉。这么练下去,起码要一两年才象个样子,没有这个心理准备的同学早早就放弃了。当然侧重技术的训练并非不练能力,到了一定的水平,需要进行辅助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启动的练习,但大体时间分配如按二八定律的话,技术占八,能力占二。 2. 侧重能力。能力是什么?移动速度、力量、耐力、反应快慢。当然侧重能力的教学也不是一点都不教技术,基本的挥拍方法和步伐还是要传授的。按二八定律的话,能力占八,技术占二。能力训练的指导思想,以多球训练和有球训练为主。比如说拉球,基本教会转身发力和甩臂动作,然后即进入对拉的训练内容,拉多了,自然也会拉得更远,稳定性自然也会提高。场上跑动不行,四个点六个点二十个三十个多球一发,练个五六组,总会越跑越快。后场怕被人逼,那就先练被动下手的过渡和抽球,练多的,回球自然也有威胁多了。然后练力量、练跑步,体力上去了,跑得快了,有些球动作不到位脚步到了也能回过去,对面的体力差一些又打不死你的被你累死。练能力短期内水平会成直线上升,半年之内悟性高的会长得很快,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你的死穴不消,会遇到瓶颈。同时,由于动作不合理,伤病随之而来。 3. 长球皮。这个就是通称的陪打,我水平比你高,一直打下来,你的球肯定比以前熟,能力也会相应有上升的。不过,你的弱点一直存在,顶多是能多应付几拍而已。 从对教练的要求来看,3的难度最小,只要上场打就行了。2的难度大些,一堂课连着两小时发多球也是很累的,还要排好训练计划,根据学员完成情况做调整,能力差的进度慢些,能力强的进度快些,身体素质的安排也要结合在其中。对付能力训练,专业队的一套训练方法直接拿过来基本能用上。 而技术训练对教练要求最高,很多技术为先的教练普遍觉得很累。因为专业队的一套生搬是不行的。专业体制下运动员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专业队,万里挑一的苗子,自然不会连简单的对拉都拉不起来,战术训练、多球训练,都是从小就练上来。而成年人中各种情况都会发生,天生力量小的、协调性不好的、模仿力差的学员都会出现。小孩子是一张白纸,而成年人可能已打野球多年。上述的问题都会让一些没有经验的教练头疼,有些教练则会作出侧重能力或长球皮的选择。
回复 硬汉 于 2016-05-17 09:48:18 发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