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fseven1979 于 2011-11-3 17:17 编辑AEF-FLYER-Ⅱ穿线流程以下只是个人穿线流程和感受,不代表专业水平.★ 准备所谓准备,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个是穿线机方面的,一个是球拍方面的.▲ 先说穿线机方面的吧.在穿线前调节好线夹的松紧,使其能在要求的磅数值下安全地固定球线,又能最大程度地不伤线.1.先准备一支黑色水笔,一段废线,把架拍系统转到如图1所示位置.

(图1)2.将靠近重锤一边的座夹固定好,并放上线夹,让线夹夹住废线的一端,不要夹得太少,适当留一小段距离,用黑色水笔沿着线夹在线的两边作好记号,如图2所示.

(图2)3.开始拉线,重锤放的时候慢一点,并观察刚才作的两个记号,如果离重锤远的那个记号被拉进线夹,说明线夹太松,不足够承受当前磅数,因此需要调整线夹的松紧.4.线夹的调整螺丝上有花纹,每次调整一格花纹,并重复步骤2和3,需要注意的是,刚才夹过的那一小段线就不要再夹了,取废线上没夹过的一段来测试,一直到线夹刚好夹住所要求的磅数,等待30秒,轻触重锤,一般重锤会稍微下降一点,再调整为水平状态,再等30秒,如果此时不再下降,就可以认为该线夹的调试完毕.5.取下调整好的线夹放在另一个座夹上,将另一个未调整的线夹继续调节到符合要求为止.一般业余穿拍很少会穿到30磅以上,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将线夹调整为正好夹住30磅拉力,这就足够应付业余穿线的磅数要求了.▲ 再说球拍方面的. 球拍上的线孔分为单线孔和双线孔,单线孔都很好过,但某些双线孔在穿第二根线的时候很难过,所以在穿拍之前,我们最好先使用配置的羽锥,将除了打结孔外的双线孔都稍微扩大一些,就是所说的提前扩孔,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在穿线过程中使用锥子,避免因为使用锥子不小心而扎断之前穿过该孔的线.当然在穿线过程中不一定非要使用锥子才能过双线孔,可以将线头斜着剪成尖头,用弯嘴钳夹住一点一点塞过去,但是新球拍或换了新护线管的旧球拍都是一定需要的,所以要特别注意一下.本帖最后由 cfseven1979 于 2011-10-26 20:09 编辑★ 架拍所谓架拍,就是将空拍放置于穿线机的架拍系统上并将其固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比穿线过程更为重要.穿线穿不好,顶多就是不够磅,或容易掉磅,而架拍架不好,往往会导致断拍.1.将6/12点的黄色塑料卸掉,并换上减压器.2.将球拍如图3架好,注意拍头只要搭一点在该处的黑色橡胶垫上就够了,如果搭太多,容易导致最后一根横线无空间穿过.调节好6/12点的螺丝,使拍框刚好卡住,说得细一点就是放开手,拍子也能卡住,而在拍柄上稍微用点力,拍子就会翘起来,大概就这样的感觉就行了.

(图3)3.调节2/10点螺丝,使得K夹刚好碰到拍框,即K夹和拍框之间零缝隙,此时K夹是可以左右转动的,但不可前后移动.同样方式调节好4/8点的螺丝.有一种情况可能比较少见,就是当你调整好这4个K夹后,你将某个K夹向后施加一点压力,发现K夹和拍框之间会出现明显缝隙,如图4所示.这个现象是由于支臂上放置K夹的孔太松了,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这个孔塞紧,使得K夹无法前后移动,但这样做也有个弊端,就是K夹的转动也有可能受到限制,而且实际上你想塞紧那个孔,真正可操作的空间其实并不大.另一种方法就是检查每个K夹,都向后施加一点压力,如果出现缝隙,就调节该处螺丝到无缝隙为止,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在穿拍前,拍框就受到K夹施加的压力,虽然这点压力其实非常小,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不过综合考虑,我个人还是选择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4)★ 穿线写了那么多废话,终于进入正题…仔细想想,其实最没的写的就是穿线…穿线方法不是这里讨论的话题,新手我推荐可以尝试YY四结穿线法,简单又好记.那么就说几个穿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吧.1.起始钳的使用.对于有座夹的穿线机,其实是可以完全不用到起始钳的.万事开头难,当初我拿到机器的时候就一直考虑怎么开始拉第一根线,因为懒得用起始钳,最后自己琢磨了这么个方法.以YY四结法为例.首先,将竖线对称穿过中间的两对线孔,然后先拉其中一根竖线,比如拍头朝上时右手边这根线,那么我们先将左边的座夹移到右线拍头处的合适位置,夹住线并固定好座夹,然后拉右线,注意将固定座夹上下落的线夹抬起使得左右两根线尽量处于同一水平面,平衡好重锤后,用右边的座夹固定住右线在拍子T头位置的部分.接下来就可以拉左线了,同样平衡好重锤后,先松开左边的座夹,这时候一定要注意等几秒,然后重新平衡重锤,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被左边的线夹夹住的那部分线是没有被拉紧的,因此一直是松的,直到松开左边的座夹后才被拉紧,因此会有多余的延展量,重新平衡重锤就是为了弥补这一部分的延长.然后将左边的座夹移至左线的T头处固定,这时候两个座夹由于靠得太紧是不可能并排固定的,因此可以选择错开固定.之后就是按部就班地一根一根穿下去了.2.重锤的平衡.重锤机最慢,重锤机也最准,我不认为有哪台电脑机敢说它的磅数标准比地球的重力还准确…但并不是说所有使用重锤机穿出来的球拍都一定准,根本原因是线的延展性造成的.当我们用28磅的拉力拉一根线的时候,在达到28磅后,我们就立刻将这根线固定住,然后穿下一根线,这时候刚才固定住的线还在慢慢地延展开,也就是说球线在外力作用下不是瞬间在长度上达到该外力下的最大值,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慢慢伸展开的.因此很多赶时间穿出来的球拍往往当场就掉磅,甚至可以说下一根线还没穿完,刚才固定的线已经掉磅了…因此,我觉得如果想获得相对准确的磅数,就应该在将重锤调整到水平刻度后等数秒,这个数秒到底是几秒呢,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一般来说粗的线可以等的时间短一些,细的线可以等的时间长一些.我通常等个10秒左右,这时由于重锤杠杆的转轴处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因此重锤由于线的延展而产生的下降并不明显,可以用手指轻轻地触碰重锤(我说了轻轻的,如果你非一巴掌拍下去把线绷断了,别怪到哥头上!),会发现重锤有一段明显的下降,这时需要再次调整与水平刻度对齐,基本上这时候可以认为重锤平衡了,可以固定好该线并继续下一根线了.其实每次重锤下降得不多,也就等于再次消耗线的延展性所获得的长度其实也不多,但是就算72孔的球拍也有22×22根线,要是每根线都伸长这么一点,一共得长出多少来?这也算是重锤机补磅功能的灵活性的体现吧.3.穿线过程中K夹的微调.基本穿竖线是不会考虑到这一步的,因为这时候拍子一直在变胖变胖再变胖,因此K夹承受的是向外的应力,也正因为这些向外的应力,导致托住K夹的四个支臂被慢慢地顶开了,如果顶不开,拍子也不会变胖,这点很好理解吧.如果说穿竖线是给拍子增肥,那么穿横线就是帮拍子减肥,也就是球拍恢复形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拍子一直在变瘦变瘦再变瘦,而被顶开的支臂却无法自动恢复形变,因此我个人认为是需要人为地手动微调.那么第几根横线开始调整K夹呢,我做过测试,一般是从第11根横线开始注意,每次固定好横线都要手动轻摇K夹,如果出现松动的K夹,就手动旋紧到正好不动为止.如果不调整,一定会出现穿越靠近拍头的横线,拍子越会左右摆动的现象.当然有些朋友认为这样做是没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过幸好文章一开头我就说了,我只是想谈一谈自己的方法,不代表专业,因此对这段话不认可的朋友就PASS掉好了.4.打结(万能的智能ABC,不是”打劫”啊,谁改的词频调整啊…).打结的方法很多,选择最简单自己用得最顺手的就好,那些花里胡哨的没用.据说越简单的结越不容易掉磅!还有剪打结线头的时候注意留够与拍框同高的线头,剪太短了小心脱结,让你的辛苦付诸东流,如果是那样,记得告诉我,我会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