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单打综述:整个里约奥运周期中,女子单打项目上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趋势,以传统拉吊突击为主要打法的中国式羽毛球女单打法逐渐开始显得落后,而以因达农为代表的控球变速式进攻,以马琳为代表的全场高速进攻打法开始逐渐引领女单发展的潮流。在整个里约奥运周期中,或许因为打法的局限与年龄的影响,以中国三女侠为首的中国女单始终未能保持住曾经的强势,反而被国外特点万千的各类选手轮流困扰,但到了本奥运周期的后期,中国女单已逐渐开始找到了应对对国外各名女单的方法,可以说在即将到来的奥运竞争中,虽然不再如同以往一般一枝独秀,但仍然值得看好。而奥运之前的世界排名也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当今女单的个人实力,中国三女侠依然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NO10.纯进攻的印度高妹--辛德胡(lndia)出身于印度体育世家的辛德胡可以说拥有着最强健的体魄,她的身高臂长与绝对力量的惊人优势赋予了她浑然天成的进攻能力,而她也充分借助了自己的天赋,成为了一名纯进攻型的选手。辛德胡打法简单但却实用,逢高必杀的她具备了比师姐内维尔更加凶猛的直线进攻,而身高臂长的优势也使得她比内维尔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强攻猛打。世界大赛向来是进攻型选手的表演场,作为纯进攻选手的辛德胡则在里约奥运周期中三次世锦赛中都展现了自己不容置喙的强势进攻,上演了帽子戏法,她在中国的广州主场击败王仪涵,连续两年淘汰王适娴,在雅加达更是将李雪芮挡在八强门外,在里约周期的三次大赛中,她都将自己的进攻与冲击力展现到了极致。但进攻犀利的她也存在着与她无解的进攻同样无解的破绽,防守的羸弱与控球的粗糙导致了她在逆境中缺少了解决问题的选择,她只能进攻,不能从防守和控制做起,这从根本上造成了她球路的过于单一。因此,可以说在顺境中,她是最具冲击力的竞争对手,但赛场正如人生,又怎能永远顺风顺水?

NO9.中国化打法的韩国公主—成池铉(Korea)出身韩国体育世家的韩国一单一直是中国女单的主要对手之一,自2010年出道以来,技术全面而又身材高大的她就与赛娜一同被中国女队视为最大威胁。出自韩国的成池铉打法更像传统的中国女单,在身高臂长的优势下她的四方球控点更加精准,拉开之后的进攻也更加如鱼得水,而她教科书般的步法与手法更是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刻苦训练。但随着进入里约奥运周期,与中国女单同化的她也遇到了与中国女单同样的问题,而比中国女单更加均衡的她则同样面对比中国女单更大的窘境—稳定有余而冲击不足。曾夺得过超级赛冠军的成池铉在激烈的进攻型打法的竞争中显得难以突破,“教科书”一般的她显得过于中规中矩,既不能完全体现拉吊的特点,又无法做到连贯的变速进攻,在一线女单的行列中,她屡屡显得平庸且相形见绌。而对李雪芮和王仪涵惨烈的战绩则更是让她对中国女单产生了深重的畏惧,职业生涯的两度被王仪涵惊天逆转更是将她心理素质的薄弱暴露的淋漓尽致。她无可否认的身处一线女单的行列,但她就如同童话中的公主一般,终究是无法成为斗士。

NO8.难掩悲情的拉吊王--王适娴(中国)在对中国女单的传统印象中,中国三女侠之一的王适娴本不该过早的出现在这样的位置,但超级赛冠军的个数尴尬的反映了王适娴现实的处境,在整整一年的高积分比赛中,她无缘冠军,仅仅在两站比赛中跻身决赛。王适娴手感细腻,自出道之初便以一手精妙的拉吊脱颖而出,并迅速蹿升至世界排名第一。在长期大规模机械训练的中国女单之中,王适娴绝对可以算得上颇具灵气,但从出道之初她便回避着自己最大的软肋--进攻。她的头顶劈斜线,正手劈对角出神入化,网前的对角转化与全场的跑动能力更是羽坛一绝,但她尴尬的进攻能力致使了她尴尬的职业生涯大赛成绩,除出道初期在广州亚运夺冠,世锦赛杀进四强外,她职业生涯的另外四次世锦赛都无缘四强,甚至在里约周期两次世锦赛上输给了同样的对手辛德胡。无可否认的是王适娴自身的努力与精神,但不得不遗憾接受的一点也同样呼之欲出,这对已经无缘伦敦奥运的拉吊王来说,不得不说是难以承受,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情。

NO7.暴力碾压的恒河女神—赛娜•内维尔(India)在世界顶尖的女单选手中,最被低估的往往是这位来自印度的恒河女神。自2008年起便成名羽坛的她堪称里约周期中最稳定的选手之一,几乎在各站超级赛与多次世锦赛的比赛中都能够稳定的跻身八强,更在里约周期上取得了世锦赛银牌的最好成绩,排名也一度高居世界第一。虽然她不具有因达农一般灵动的身姿,戴资颖一般妖异的手法,王适娴一般神乎其技的劈吊,因此往往被球迷看低,但她具备了上天最大的恩赐,强大的身体能力与突出的核心力量让内维尔获得了一般女单所无法拥有的能力。她扎实的训练也回馈了她扎实的能力与充沛的体能,每拍杀球都势大力沉,同时能够保持在高速对抗之中全场进攻。比辛德胡更加令人头疼的是,进攻力大无穷的她在控球能力上也毫不示弱,极强的多拍能力让内维尔更加完善与全面。或许对内维尔弱点描述最多的是她的步法,但她极强的身体能力却让她在被动的局面下依然能够顶住多拍。或许她不能赋予羽毛球以灵动的美感,但暴力碾压也同样是羽球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NO6.东洋魔女的奥运希望--奥原希望(Japan)很难想象身高与球网相当的选手该如何走到羽毛球单打的顶端,奥原希望向我们诠释了这一点。作为东洋魔女的奥原希望继承了日本前辈惊人的多拍能力与体力,但与前辈广濑荣理子等人不同的是,她有着连续进攻的先进意识。身高一米五五的她深谙借力打力之道,往往从后场的劈杀与劈吊开始跟进网前,虽然不具备内维尔一般的绝对力量,但聪颖而刻苦的她学会了用跟网的连贯制造出快速的压迫感,从接发球开始便去影响对手的重心移动,借以寻找契机突击上网。但可惜的是,在去年年底开始的一系列爆发后,引起各国重视的奥原希望被各国教练详细研究,自亚锦赛王仪涵开始,内维尔与成池铉又相继向世人展示了战胜奥原希望的诀窍。在奥运前被突然“破功”的奥原希望或许还存有疑惑--为什么多年苦练会一朝无用武之地,因为她还没有能够想通一个对她而言最为残酷的事实--世界上最大的天赋,是身体。

IMG_1068.JPG (57.27 KB, 下载次数: 1)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昨天 21:19 上传NO5.闪电般的旋风怪球手--戴资颖(Chinese Taipei)如果说内维尔与成池铉是凭借着刻苦的训练兢兢业业打球的运动员,那么戴资颖则是当之无愧的球场精灵,她的球风更加诡谲多变,令人防不胜防,我一直窃以为小戴这种纯凭感觉走,二次动作多的非常规球路最能克制住“教科书”式的合理球风,而现在看来似乎也正是如此。她的球路很难有套路可言,凭借的更多的是一种临场的感觉去借题发挥,而她的这种灵感来源于对手在场上的套路与细微的战术选择,可以说她是完全洞悉对手的打法特点去反限制对手,以此赢得机会。正因为她在场上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与灵活变通的调整力,她可以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包括实力派的代表王仪涵与赛娜。但打败她自己的恰恰也是她的这种闪电般的灵感,在长多拍的拉锯过程中,这种打法的失误概率势必会随拍数的增多而增加,因此可以说打败戴资颖的办法只有两种,要么如李雪芮,因达农,以犀利的变速突击将球击落限制其二次动作的机会;要么如王仪涵,孙瑜,以自身强大的救球能力顶长多拍,等待其多拍的失误。可以说她成于自身,也败于自身。如果一定有一句话要送给这位旋风怪球手,那我会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会玩的确很高,但小心别翻船。

NO4.速度与激情的斗牛舞女--卡罗琳娜•马琳(Spain)来自西班牙的斗牛舞女马琳打开了推翻中国三女侠统治的大门,从哥本哈根世锦赛异军突起的她在一年时间内刷出了对中国三女侠的六连胜并卫冕世锦赛,一度成为中国女单的不可承受之重。同样令中国女单徒呼奈何的还有马琳速度与激情的打法,全场高速进攻的马琳依靠着自己无解的速度与进攻神挡杀神,每一次杀球上网的暴力进攻,每一声声嘶力竭的咆哮都震慑着曾经统治级的中国女单,一点点消磨着中国女单的信心,更加令人崩溃的是进攻凶猛的马琳技术虽仍存在不完善之处,但却绝不粗糙。但从2015年下半年起,王适娴率先打开了马琳的缺口,在日本的三局苦战取得的胜利为中国女单带来了对敌之策。而从香港公开赛夺冠后,马琳则开始逐渐从神坛跌落。奥原希望与王适娴成功的运用了多拍与对角球将马琳看似势不可挡的速度逐步化解,而马琳的稳定性在多拍中则显得略逊一筹。从奥运年开始至今,马琳在已经结束的六站公开赛中没有获得任何一站冠军,甚至没有进入过决赛,而国羽二王则在奥运年中三杀马琳,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女单对马琳的应对之策。可以非常遗憾的说,由于伤病或多或少的影响,被仔细研究之后的马琳已经难以再像2015年一般统治女单。对于马琳而言,最大的问题同样悬而未决--当速度受到限制,当激情不复当初,她又该靠什么去克敌制胜?

NO3.中国式攻防的国羽一姐--王仪涵(China)对于伦敦奥运会遗憾摘银的王仪涵来说,奥运的金牌成为了更加热切的渴望,在夺得了仁川亚运会冠军之后,王仪涵更加执着,因为女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满贯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一步却似乎又显得难如登天。曾经代表了中国先进进攻打法的王仪涵在与里约奥运周期外国选手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进攻的优势,而年龄的增大与伤病的增多也开始限制她的打法,从2015年起,她明白也接受了这一点--她再也不能再如同以前一般不顾后果的进攻了。从2015年世锦赛后开始,王仪涵进入了自己的技术转型期,在原有的打法基础上减少了进攻的频率,防守过程中利用身高臂长的大控制面增加了下手球的拨网前以减少移动造成的体力消耗(不知是不是某些网友口中的“铲球”),更增加了网前对角球的使用率,保证在出现机会的时候能够一击必杀。在她的整个调整体系中,技术的细腻化与防守的强化是最显而易见的,这也不难看出教练组对她的目标--想要塑造一个技术全面均衡,又具备较强进攻能力的典型中国式女单。虽然不幸在年初的羽超拉伤大腿,随后又腰伤复发导致一段时间难以正常训练,但她适时的爆发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成功转型。她的缺点依然是进攻过程中的连续失误,但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她超强的韧劲。与伦敦周期不同的是,她不再是奥运金牌的最大热门,但与伦敦周期相同的是,她再一次在奥运前成为了中国一姐。低姿态对她而言就如同塞翁失马,转型后更加全面的打法和与生俱来韧劲或许能为她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