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路
帖子:1212帖子|5回
来自:广东省 佛山市
注册:2017-07-20
广州羽乐家
广州玄能体育俱乐部
等级:24
竞技分:455

|
羽坛纵览|"基层教父"陈伟华,教你反拍高远球
陈伟华可能是很多年轻球迷并不熟悉的一个名字。这是一个扎根基层训练几十年的实干型教练。从体校到省队,一直为祖国挖掘了大量人才。。林丹、汪鑫、赵婷婷、李雪芮一个个后世羽坛明星都出自他敏锐的嗅觉。他是名副其实的“基层教父”。今天菜师兄带来陈伟华教练的反拍高远技术分析。
一、手指细节:强调松弛有度+内外旋发力
(1)握拍要空+大拇指斜顶+手腕略弯曲
(大拇指顶在宽棱边缘,虎口留有明显的空隙)
(陈伟华示范:反拍的握拍细节)
(大拇指斜顶宽棱边缘+虎口留有空隙+手腕略微向右弯曲)
虽然在教学片中陈伟华并没有专门提到握拍导致的内外旋发力,但是通过菜师兄的观察,陈伟华的握法恰恰能很舒服的旋转手腕,完成内外旋的发力。蓄力向内旋,发力击球向外旋。
同时陈指导的握拍叫讲究“留空”。注意发力前留出的空隙,恰恰能在发力瞬间形成强烈的挤压感,即爆发力。这也是羽毛球发力的一个精髓。所以经常很多教练经常说:“越懂得放松,反而越有利于发力”
二、手臂细节:不要伦着打,而要折叠+伸展手臂发力
(1)两种常见发力方式
(错误:“轮”起手臂发力)
(正确:击球前抬高手肘,以此为发力的支点)
(正确:以手肘为支点伸展小臂发力)
陈指导演示了两种常见的挥手臂发力方式。一种是整个大臂+小臂轮起打;一种是抬高手肘,并以此为支点伸展小臂发力。陈指导只推崇后一种。
(2)两者的区别
(轮起打,以肩膀为发力的支点,意味着抗力臂很长,需要较大的力量驱动,费力但更有力)
(以肩膀为支点发力,就是“轮大臂”)
(以手肘为支点发力,意味着抗力臂较短,用更少的力量就能驱动。)
(以手肘为支点发力,就是伸展小臂击球)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发力支点的区别。轮大臂是以肩膀为支点。伸展小臂击球以手肘为支点。后一种因为抗力臂短所以用更少的力就能驱动手臂挥拍发力。但前一种也不是没有优点,如果有足够的力量驱动,在相似速度上抗力臂更长的话其被驱动后撞击来球的惯性也更大,意味着击球力量也更大。陈指导推重后一种一个原因是因为亚洲球员普遍喜欢更省力的打法,而且后一种击球的精准度也更容易控制。
(3)先抬肘+再发力
(击球前,先抬肘;手肘的高度决定击球点的高度,肘高点高)
(先抬后打)
陈指导专门提到,先抬高手肘,然后固定手肘,以此为支点伸展手臂发力。
(4)题外话:欧洲球员有伦大臂打的情况
(欧洲职业球员存在“轮”大臂发力的情况)
李士伟教练曾经在欧洲执教。曾经给菜师兄提到过欧洲球员其实有“轮”大臂发力打球的情况,这跟其肌肉的绝对力量,与对羽毛球的理解(技术相对粗糙)有关。所以“轮”大臂发力普遍来说不适用于亚洲球手,但放在更广大的一个环境中来看,也许并不是完全“错误”的。
三、击球注意回位,利于下一拍的连贯
(陈伟华示范击球步骤:启动+转身+击球+回动)
(陈指导示范击球后回动)
击球时启动+转身+跨右脚击球+击球完成后顺势转回动。这个快速回动的习惯有利于下一拍的连贯。
彩蛋:
(细节:发力前松后三指)
说实话,陈伟华那个系列的教学片因为年代久远制作的并不精致,讲解也缺乏细节。但是不经意的动作还是透露了很多名堂,这个只有靠球迷去仔细挖掘和琢磨了。
回复 王逸路 于 2017-02-05 10:57:42 发表的内容
|
开心
帖子:1212帖子|5回
来自:河南省 洛阳市
注册:2015-10-16
洛阳市青少年活动中..
等级:15
竞技分:456

|
引用开心 2017-02-05 11:56:53 发表于 1楼 的内容
|
宋明
帖子:1212帖子|5回
来自:北京市 北京市
注册:2016-07-11
后沙峪友瑞羽毛球俱..
等级:8
竞技分:

|
引用宋明 2017-02-05 16:55:37 发表于 2楼 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