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肩而过
前几个月,李宗伟宣布退役在羽毛球圈内掀起一波热议。竞技体育历来是年轻人的天堂,一名已过而立之年的运动员宣布退役,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何以引起如此轰动?当然是因为李宗伟非同寻常的传奇人生。
李宗伟的运动生涯横跨5届奥运会,获得3届奥运会亚军、3个世锦赛亚军,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连续200周保持世界排名第一,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伟大纪录,难有人撼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王级的运动员,居然没有正式加冕过世界冠军,真的无法不让人为之叹息。
如今,李宗伟结束了职业生涯。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伟大运动员,同时继续欣赏天王级球员之间的精彩表演,借鉴其中的成败得失,从这次推送开始,笔者将分几个专题,单纯从技术和战术角度解析李宗伟在几次重大比赛中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具体缘由。

2016年里约奥运会,李宗伟在半决赛中战胜林丹之后,相信很多球迷心内心已经把冠军许给了他。然而,竞技体育不相信“同情心”,最后李宗伟还是以两个18分不敌谌龙,屈居亚军。
这场决赛,如果仅仅从得失分情况看,两局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比赛过程反映出的胜负缘由却又明显不同。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得失,先就三种“失误”属性进行说明。首先,攻击性失误是指在主动进攻的情况下产生的失误,这种失误对胜负的影响最大,本该得分却丢分,相当于负2分;第二,非压迫性失误是指在没有难度的防守状态下产生的失误,它对胜负的影响次之;第三,压迫性失误是指在防守难度较大状态下产生的失误,它对胜负的影响相对较小。显然,从两局的比分结构表可见,李宗伟输球都与“攻击性失误”较高有明显关系。从比赛过程来看,前后两局对于产生“攻击性失误”的原因却有明显不同。

第一局,李宗伟在整体攻势上占优,间歇时一度11比7领先。之后,随着“攻击性失误”的增加,李宗伟得势不得分,优势被一点点逆转。而这一逆转过程,主要源于他擅长的“控网突击”战术的失效。
回复 Luzhongwei 于 2019-09-09 20:01:42 发表的内容
|
|
引用程国栋 2019-09-09 20:26:22 发表于 1楼 的内容
|
|
引用陈博士 2019-09-09 21:07:40 发表于 2楼 的内容
|
|
引用松之毅力 2019-09-11 15:27:21 发表于 3楼 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