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EM新款风之力III评测,一种属于小众的情怀

说起GGEM,肯定不少人都没听说过,但说到李三铭、CBN、FLEET,估计烧装备的人都多少有所耳闻。GGEM就是台湾CBN代工的品牌之一,今天评测的主角就是最新GGEM产品风之力III(WIND FORCE III)。这款球拍以亮剑为原型,据说使用的是旧版亮剑11的模具,最大的特征是亮剑框型和内波浪结构,从外观设计来看都有着非常多的亮剑11影子,而真正的内波浪结构是和外面妖艳x货最不一样的地方。

技术解读:菱形破风结构设计,减少挥拍时的空气阻力如利剑破风般犀利,同时提升抗扭力,使控球轻盈敏捷,掌控最佳击球节奏。内波浪结构使球拍框体结构强度有效提升,抗扭性显著加强,同时甜区面积增加5%,扩大球拍的有效攻击区,增强击球时的吸震力,维持拍面的稳定,掌控性与准确性俱佳,使球拍的攻击能力大幅提升。

我对于亮剑11的印象并不是太好,击球触感有点肉,中杆较软,整体太轻杀球发飘。但是这把风之力III并不是复制的亮剑11,GGEM做了非常多的调整,拍杆提升了硬度和弹性,重量也增加了2g(靠近拍头),平衡点增加2mm,可以说把亮剑11不足的地方都进行了改进。

拆开球拍包装的时候被拍锥的LOGO处惊艳到了,GGEM的银色字样非常饱满、富有金属质感,周围配合星光漆,让人从第一眼便对球拍做工有了很好的印象。

这种打孔方式的底胶是一种属于小众的情怀,懂的人都会记得。

另一侧是4U4的规格标示,忘记拍了,用过FLEET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们标示的U数普遍要比其他品牌多出几g,比如普通的4U是80-84g,而FLEET会是83-87g。

T头处LOGO也是相同金属质感。

球拍整体配色为黑、白、蓝,属于不太会有人讨厌的颜色,在球场上不会太显眼,但也不会显得难看。

拍框水标图案应该是原创的,油漆工艺不错,没有气泡和瑕疵,星光漆的感觉太适合把玩了,完全可以当作工艺品看待。

球拍基本参数框型:亮剑型拍框重量:86g平衡点:297mm(平衡点其实是没啥参考意义的数据)中杆硬度:硬拉线磅数:竖线24横线26球线:YONEX BG80最高承受磅数:29评测部分:高远球:亮剑型拍框挥动起来感觉非常迅速,将空气切开的挥拍感受真得很爽,击打高远球的时候完全不同于亮剑11,让人惊喜连连。出球干脆利落,不再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而且也不像亮剑LYD需要卯足了劲去发力,短促的屈指发力就足够将高远球打出非常好的路线了,从中杆弹性来看,用的肯定不是原版11的中杆。拍框内侧的内波浪结构效果明显,连续多拍的高远球毫无压力,大甜区在击打时的容错率更高,且减少了震动,对击打高远球有着极大的帮助。平高球:破风框最强的当然是速度,高远球的表现可以说非常出色,而平高就可以称得上是惊喜,改良中杆的弹性加上破风框的高速效应,被动状态下的一拍平高足够让对手无法反应,转被动为主动。网前和吊球:出球线路稳定,没有震手的现象,且没有旧款胜利球拍常被诟病的“木”。吊球非常贴网,而且球拍非常灵活,在吊球时可以很轻松地改变线路,小球与个人手感很有关系,就不多做赘述了。杀球:在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无论是点杀还是重杀都非常得难压下去,球速极快但也非常平,很多有利进攻机会都被对手抓住反击造成自己被动,杀球着实令人感到不适应。后来考虑到现在在用的球拍是双刃7,已经很久没有用过这一类破风的速度型球拍,可能是因为挥速太快导致击球点不合适有关。第二次使用时不再急于尝试杀球,而是先打控制去适应球拍,逐渐摸清了风之力III的脾气,因为亮剑框型实在是太快,击球点往往会偏上,造成出球质量不佳,且在挥拍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后仰时太过被动的点杀并不算这把球拍的优势,一旦在多拍回合中突然出现了一丝机会,迅速抽拍全力一击才是风之力III最大的武器。在适应了球拍的速度之后,果断爱上了用风之力III杀球的快感,内波浪扩大甜区配合80线音效惊人,面对机会迅速起拍根本不会感受到任何阻力,只需要瞄准对手的空档全力一击,即可瞬间掌控场上主动。平抽:亮剑拍框对平抽的帮助无需多言,怕就怕不适应球拍的速度而常常出拍过快,击球点偏拍面上半部造成出球质量不佳。在击打到甜区的情况下,风之力III的平抽是十分有威胁的,没有打过这一类极端速度球拍的朋友多去尝试和适应是十分有必要的。

总结:作为一把号称使用了亮剑11模具的球拍,确实拥有着高端拍的素质和亮剑11的感觉,且风之力III不甘于只做亮剑11的影子,对于亮剑11的不足之处还进行了诸多改良,获得了切切实实的效果,想象一下亮剑11拥有了干脆利落的出球和高弹性偏硬的中杆,拍头稍许加重,获得的手感提升是十分可观的,加上与涂标11同等的价格,性价比可想而知,假如你追求速度与进攻、敢于尝试,风之力III不会让你失望。